[商店資訊更新]
築之藏目前已搬至 台北市仁愛路四段345巷15弄2-1號
此篇部落格是舊址(台北市民生西路45巷5弄16號)的經驗分享,僅供參考喔!
築の藏販售的料理包含生/熟食丼飯、握壽司和生魚片,
種類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但每一樣的水準都非常高,
遠超過一般平價日式料理的水平,
我懷疑老闆是在促銷中吧!!
個人最推的是他的熟食丼飯和味噌湯,
一碗肉丼飯才$100,
還附一碗目前我喝過水準最高的味噌湯。
吃過這裏的丼飯以後,
根本就無法回頭吃吉野家之類的了XD
這篇食記拖了有點久,
中間大概去築の藏三次了,
只好把三次造訪的食物都寫在一起。
細節有點多,
因為這間店的料理和食材細節也很多,
依序介紹丼飯、味噌湯、握壽司、生魚片,
有興趣的人請耐心看一下囉~
這個是菜單
種類不多~
但每種CP值都破表
豬肉丼飯 $100
主要配料有洋蔥、豬肉和那顆誘人的糖心蛋!
老闆說豬肉丼和雞肉丼的醬汁是一樣的,
個人相當喜歡這個醬汁,
嚐起來鹹甜適中,香氣濃郁,
而且我從未吃過這麼恰如其分的醬汁,
以前吃過的丼飯醬汁都很死鹹。
豬肉片的品質是沒話說,
軟嫩而且毫無腥味;
洋蔥的口感軟嫩綿密,
和豬肉的口感簡直完美搭配。
配料的部分有白芝麻、蔥花和我最愛的金針菇!
我覺得老闆在醬汁和配料的調配上真的很有一套,
每種配料的香氣都將丼飯的味道層次往上提升,
可是卻沒有任何一種會太突兀。
金針菇的口感也很好,軟嫩又不黏牙,
吃起來好過癮。
糖心蛋的部分相當軟嫩,
有時候老闆沒有把蛋從中間撥開,
自己從蛋中間戳下去還會爆漿超誇張!
不過這裏的溏心蛋是原味有點不合我胃口,
個人比較喜歡醃過醬汁的溏心蛋。
雞肉丼$110
朋友點的雞肉丼,
主要配料有蔥花、蛋、雞肉塊、洋蔥等,
最上方還灑上了海苔粉,
悄悄地為丼飯增添了一層香氣。
醬汁的味道和豬肉丼一樣讓人相當喜愛,
這醬汁巧妙地融合了包含飯在內的各式食材,
而且不會死鹹。
雞肉的品質也很高,
非常的鮮嫩且多汁,
吃得到雞本身的香味而且毫無腥味。
不過有些雞肉有帶了細骨頭,
吃的時候要注意喔!
整體吃起來的味道非常溫和,
但層次非常的豐厚;
海苔、青蔥、醬、洋蔥以及雞的香味在入口之後會依序冒出 ,
最後再與白飯融合在一起,
吞下之後留下淡淡的香氣,
感覺在各個季節品嘗都很幸福啊!
生魚片丼$240
朋友點的,看起來好美味啊!
這次我只有吃到醃小黃瓜跟鮭魚。
小黃瓜看起來黃黃的,
但酸味和甜味都很足夠,
而且酸度不會刺喉!
酸味中還有一股特殊的香氣,
和一般吃到的單薄酸味完全不同,
不曉得老闆是用了什麼秘方~
不喜歡吃醃小黃瓜的人建議可以吃一小點試試,
真的跟一般的小黃瓜完全不同。
生魚片丼$240
上次看朋友點我沒吃到,
這次造訪立刻點來吃。
這次拍的沒有上次好看,
顏色有點落差,角度也沒抓好,
請大家將就著看一下XD
這次的生魚片由上至下依序是鮭魚、紅甘、海鱺,
品質都很不錯。
鮭魚的部分相當肥美,
尤其是上面那層皮下脂肪,
油度破表但也超美味。
豆皮的部分個人頗讚賞,
這跟我在日本京都吃到的那種甜而多汁的豆皮相同,
台灣很難吃到這種又甜又多汁的豆皮啊~
這次多了一種三色醃菜(右下角),
分別是紅白蘿蔔和南瓜,
味道酸酸甜甜的,
但比起醃黃瓜又多了點果香;
三者的口感都很接近,
介於軟脆之間滿特別的。
印象最深的是南瓜條,
第一次吃到這種軟脆口感的生南瓜,
而且沒什麼生菜味,
個人滿喜歡的。
味噌湯(隨餐附贈,免費)
築の藏的味噌湯非常特別,
老闆加入了大量的魚肉和魚雜一起煮,
整碗湯充滿了魚肉泥彷彿雪花一般,
嚐起來真的很像在喝魚的精華,
配上甜味噌真是美味絕倫。
個人覺得最強的是,
這個味噌湯雖然加了很多魚料,
可是完全沒有一絲腥味,
可能是因為用生食等級的魚肉煮的湯?
因為這裏的味噌湯是加入魚肉煮至化開,
底部有時候還有一些未完全化開的肉塊,
嚐起來也是相當美味。
老闆說礙於場地限制,
所以有些適合用來烤的部位(魚下巴、魚膘等)通通都丟下去煮了!
我的天,
加了這麼多料的味噌湯居然是免費的,
也太佛心了吧。
炙燒海鱸魚腹握壽司($50/貫)
你沒看錯,
這個彷彿藝術品般的花式握壽司一貫才50,
CP值是不是真的破表!
這貫握壽司的配料有金桔片、蔥花、黑色蝦卵(染黑的柳葉魚卵),
醬料則是自煮的濃厚醬油。
魚腹炙燒後的油脂香滿濃的,
金桔的清香則是很能去膩,
配上少許的蔥花香氣相當美妙。
不過個人覺得金桔可以減量,
雖然不至於蓋掉食材原味,
不過味道有點太強了。
醬汁嚐起來有點像烤鰻魚飯的醬,
但又更濃厚一些而且味道偏甜。
因為店家只放了一點點醬汁,
所以我覺得不會搶走原始食材的風采,
反倒添增了一倒風味。
炙燒鮭魚肚握壽司($50/貫)
看看那個油紋多麽肥美!
鮭魚腹上還帶了點魚皮,
那魚皮炙燒的香氣比起肉又更棒了!
師傅還很細心的將魚肉劃開,
那魚肉吃起來入口即化。
雖然米飯的部分沒有那麼入口即化,
(以前在京都錦市場吃到的尹豫又握壽司可是連飯都入口即化呢)
但因為米飯也有稍微炙燒過,
吃起來頗香。
主要的配料是蝦卵(染紅的柳葉魚卵),
醬料則是酸的美乃滋醬。
店家的酸美乃滋醬似乎也是自己調的,
品質相當好也不會過酸。
炙燒海鱺握壽司(左)、炙燒海鱸魚握壽司(右)
這兩貫是朋友吃的,
他比較不像我廢話這麼多,
以下是他的感想:
"海鱸魚的口感較Q彈,海鱺的口感較滑嫩,
配上上方的蝦卵、蔥、金桔片以及特製醬料,完整地將魚的鮮甜展現了出來。
老闆特別在魚肉上劃了十字並且用噴鎗做了炙燒,使整體的香味更重且脂肪更能夠在嘴中完整的發散。"
綜合生魚片 $200
魚種和片數會視當天漁獲微調,
今天吃的由左至右依序是鬼頭刀、海鱸魚、鮭魚、海鱸魚。
(因為擺盤關係,海鱸魚左2右2)
個人最驚豔的是海鱸魚,
師傅切出來的部位,
在同一片裡是一半帶筋,
一半富含脂肪,
所以同時可以咀嚼到筋的香氣,
又可以品嚐到脂肪的甜味,
口感和味道層次都很豐富!
鬼頭刀平常比較少吃到,
帶了點淡淡地酸味,
但是又不像鮪魚那般酸氣顯著。
鮭魚的部分和丼飯一樣美味,就不多提了。
黑鮪魚大腹 (季節限量供應,秤重計費)
築の藏最令人驚豔的便是不定期的高級食材,
今天吃到限量的黑鮪魚大腹就是其中一道,
看看這油花多粗而且分佈得多驚人。
這是我第二次吃到大腹(第一次是在阿留申),
下方粉紅色的部分,
口感有點類似蒟蒻和果凍之間,
咬下去多汁到像爆漿一樣,
很油但是非常鮮甜,
另外帶了點淡淡地酸味,
不像一般的黑鮪魚那麼酸。
上面那塊白色脂肪雖然不會爆漿,
但卻是最甜的部分,
香氣也與比其他部分有些不同,
嚼幾口後就化開了。
下方粉紅色的部分因為有膜,
所以整塊吃起來稱不上入口即化,
但膜以外的部分真的是一下就化開了。
說到膜和筋,
其實兩者不太一樣但很容易被混淆;
筋的口感大家應該都知道,
耐嚼甚至是嚼不爛;
膜的口感和筋有點像,
但多嚼幾口就能完全嚼爛。
日本青甘(鰤魚, 忘了價錢)
青甘也是比較少吃到的魚種。
上方深紅色處吃起來較脆,
下方肉質則是非常軟綿;
軟綿的肉質加上均勻分布的細油花,
讓人產生一種油花超多的錯覺,
吃起來是入口即化,相當美味。
明太子玉子燒(隱藏菜單,不定時推出)
想吃到老闆的玉子燒可是要滿碰運氣的,
今天來用餐得知老闆剛好有煎一些,
立馬點來試試。
老闆做的玉子燒很緊實,
但還算濕潤不會乾柴。
雖然看起來跟一般的高湯捲很像,
可是又帶了點正港玉子燒的蛋糕香氣,
個人覺得滿特別的。
吃的時候老闆還跟我們介紹了一下,
他似乎不定時會有一些試作新品,
今天的新品有兩個特色:
1. 中間含有明太子。
2. 利用雞肉丼製作過程逼出的雞油來煎。
玉子燒裡包的明太子不會太鹹,
跟玉子燒微甜的味道不但不衝突,
反而互相托趁,
是一道頗有特色的小品。
另外我覺得雞油跟玉子燒還滿搭的,
雖然玉子燒的高湯味稍微被雞鮮味蓋過,
可是完全沒有雞腥味也沒有油膩感,
真是超乎想像的美味。
最後附上一些店裡的截圖供大家參考
店內的座位只有四個!
店外的座位是兩個,
不過比店內又熱一些唷~
餐具盒是竹筒,
和餐桌的木紋頗搭的。
店門口照
(老闆正在跟客人聊天,幫他打個馬賽克)
菜單其實是貼在門上
築の藏這名字的由來挺有趣的,
老闆以前常跟一個來自東京築地的批發商進貨,
後來也有受邀去築地那裡學習,
不過他決定留在台灣。
後來他跟那位批發商討論在台灣開店的店名,
批發商就跟他說沒關係,請使用東京築地市場的名字吧!
所以他就取了築の藏這名字,
暗藏來自東京築地的寶藏之意。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六 11:00~14:00 17:00~21:00
週日休息
店名:築の藏
地址:台北市仁愛路四段345巷15弄2-1號
電話:02 2775 5686
地圖: